首页

搜索 繁体

云胡不喜(精修版) 第391节(3 / 4)

些话,想来她并没有听进去。

“抱歉。”静漪立时表达歉意。这实在是太不礼貌了。尤其是对梅季康这样殷勤的朋友来说,而且刚刚,他确实替自己解了围。尽管顾氏夫妇并没有令她太过烦恼,但是遇到他们,她远远称不上愉快……若是可能,她也不想同他们有任何联系了。

不过,她也看出些端倪,问:“你好像同密斯特顾有些意见?”

“的确是有些意见的。”梅季康倒不掩饰什么。

秋薇喝着汽水,轻声道:“《晨报》和《新报》前阵子还打过一场笔墨官司。那场官司可真是半斤八两。

静漪看了她,笑道:“说起这些来,你一定知道得清楚些。”她转向梅季康,笑着说图太太订了许多报纸,很关心国家大事,也很留意社会新闻,对《晨报》的评价是很不错的。

梅季康笑而不语,但向秋薇点头致意。

秋薇道:“我是觉得文章有趣,一路跟着读过来了。笔墨官司常有,但有时一些议题,大家写起来未免多些酸腐气和学究气,这一场却不一样——原是一名在大舞台唱红的女花旦,长期同《晨报》合作的,有什么消息总先告诉这边。她自己也在《晨报》开了专栏。专门写些梨园行的趣味小事儿。我每个周末必读的,她比许多老学究、专门研习这个的写得都有趣呢……只是后来,不知怎地就转去了《新报》开专栏。专栏文章从每周登一次,到隔日登。看着看着,也就没了意思……文章也要火候培,注水自是不妙的。有一日她因为一篇文章,乱批评了一位老前辈,一时间口诛笔伐。《晨报》的主笔陈先生率先发难的。《新报》的编辑认为陈先生小题大做,撰文回击。沪上多加报纸参与这场论战的,到后来简直像连台好戏轮番上演,由新闻局长出面才压了下来。作为一个看热闹的读者,我其实并不希望这场论战被劝和。”

“自古以来,就是瞧热闹不嫌事儿大。”静漪看梅季康笑起来。“看来密斯特梅颇得意这次论战的结果。”

梅季康爽朗一笑,引来众多正在参观或交谈的注目。他并不在意,笑道:“那里谈得上得意。不过没落下风,还是很好的。”

静漪小口啜着香槟。

梅季康虽是微笑着,语气却是淡淡的,似有些待说未说的话,搁在了半空中。静漪并不想去领会他话中的意思,事实上,她对顾鹤其人其事,都已完全不放在心上。然而虽是如此,凭空出现在面前的他们,仍勾起她些关于过往的思绪。梅季康见静漪兴趣缺缺的,同她说起了别的,气氛渐渐欢快起来。

这时秋薇轻轻提醒静漪,杜琠先生过来了。静漪和梅季康抬眼看时,果然杜琠携着几位朋友向这边走来。待站下,几个人彼此寒暄。杜琠特别介绍这几位先生给静漪认识。

静漪问起杜琠,太太有没有来?

杜琠微笑道:“若在往常,捐款之事,拙荆未必积极响应,但凡是舞会,绝不肯落于人后。只是这两日身体不适,医生交代务必静养,只好在家中闭门不出。且让我在十点之前赶回去陪她打牌呢……说起来,我是特地过来同陶太太聊几句的。”

静漪点头。

“如若方便,改日我们拜访陶太太。有些事情想向您请教。”杜琠道。

静漪听得身体不适,已然有所猜测,杜琠一讲要改日拜访,更是明白,于是笑道:“随时恭候。”

一旁的熟朋友打趣道:“小杜向来唯太太马首是瞻。太太指东,他绝不敢向西。往后的日子恐怕更是要变本加厉,决心要做当代模范先生的。”

杜琠由着人打趣,只是笑嘻嘻的。他人很斯文,看上去更是好脾气的很。

静漪心想,黄珍妮也的确需有这么位先生陪在身边呢……她倒也听说,黄珍妮与杜琠婚后多年并无子女。为求一男半女,黄珍妮简直若神农尝尽百草,几乎没有她没尝试过的方式。

“前阵子听说杜先生同太太是要到重庆去的。”静漪趁身旁这几位先生各自走开去会朋友的工夫,问杜琠。

杜琠顿了顿,有点尴尬地笑道:“不怕陶太太您笑话,想来不久您可得是我们的医生……”

静漪听了这话,微微一笑。

杜琠这样坦然又大方地提及私事,她有点意外。这在她来说自然是没有什么要紧,可本国人毕竟思想保守得多。

她微笑,轻声道:“那是要恭喜杜先生和珍妮。”

“谢谢您。希望能有幸请到您照顾内子。说到去重庆,我们的行程本已定下,哪知竟有这桩意外。珍妮无论如何都要留下来,待稳定些再定去留。”杜琠摇着头。“我本意自然是希望内子的安全第一。在这里坚守,毕竟变数太多。可她执意如此,我只能遵从她的意见。”

“我会尽我所能。”静漪微笑。不晓得同这对夫妇,还有这般缘分。

杜琠轻叹道:“早料到局势会恶化,不想临了还是走不掉。陶太太,此时还坚守在此,真令我们佩服不已。”

静漪微笑,说:“哪里。杜先生过誉。职责所在,必得如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