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在航天大院搞科研[八零] 第226节(2 / 2)

现在孟江要留在梁桉工作,更是给他们长脸。

首都的保密单位,听起来都威风。

崔巧巧满心欢喜地看着大孙子。

孟华也说道:“我们这次来,就是看看你,来一趟可真不容易,还得搭车到镇上,镇上没直接过来的火车,我和你奶奶去省城转的车,哎,省城的车站可真大,买票真不容易,凌晨就在排队……”

三个人并排往外走,俨然是幸福的一家人。

孟海已经习惯了。

自从爸妈走后,他身边就没有亲人了。

孟家人看不上他,村里其他人也跟着欺负他,只有那么几户,看孟海小小年纪失去父母太可怜,时常接济他。

孟海想得出神。

孟华停下来看向孟海,眼中带着不满,“小海,你怎么走这么慢?多和你哥哥学学。”

崔巧巧说:“我就说小海留在村里挺好,他非要出来,那老师也是,竟然背着我们偷偷把他带出来,村支书可发了好大的脾气。”

孟海能来梁桉,多亏老师坚持不懈地给梁桉大学写信。

崔巧巧嘴里唠叨着怕村支书生气,埋怨起老师来。

孟海不愿听这话,“没有老师,我来不了梁桉。”

“你来梁桉有啥用?”崔巧巧数落道,“你从小就没你哥哥聪明,来梁桉也只能给人家打杂,你也是个没良心的,来了之后就不回家了,忘了生你养你的地方。”

孟江牵了牵唇,“小海现在每个月的工资也有不少了,100?”

孟江故意往多里说。

抬高别人的工资不可怕,可怕的对方居然没有反驳。

孟江看着沉默的孟海,忍不住问道:“真有一百?!”

他一直读书,没有工资。

刚进11所,连装工资的信封都没见过,就被踹出来了。

一个月一百块对孟江来说可真不是小数目,对崔巧巧和孟华来说更是如此。

这两年农村不再集体农作,吃大锅饭的时代结束,他们开始给自己家种地。

去除交给国家和集体的,他们剩下的不算多,和一百块钱没法比。

孟华的媳妇还做些副业,编草帽、竹筐拿去赶集,再去了给孟江的生活费,两口子一年到头剩不了几十块钱。

他们家在村子里算是条件不错的,那些更贫苦的,还会因为一点儿彩礼钱就把女儿嫁给不合适的对象。

孟海一个月就能有一百啊……

崔巧巧回忆着自己那点儿家底,努力了一辈子,也没攒下几百块。

崔巧巧看看孟海,再看看孟江,忍不住说道:“我说小海怎么不和家里联系了,原来是发达了,我总听人家说,村里人出来发达了就不回去了,忘了这个家,我还念着小海不会这样,没想到为了钱都一个样。”

他们一家在村里过苦日子,孟海一个月拿着一百块钱逍遥,凭啥?

孟华的语气也有些微妙,“小海攒了不少钱吧?”

孟海习惯了崔巧巧的碎碎念,也明白叔叔的敌意,他和平时一样回答道,“我才刚提工资没多久,最开始只有三四十块。”

多亏云凝,带着计算小组一起过关斩将,奖金拿了不少,工资也提上来了。

“三四十也不少,”崔巧巧心疼道,“唉,你是有了钱,就忘了自己姓啥了!”

孟海不语。

崔巧巧没说错,他的确没想过回家,他唯一惦记的,就是父母的坟还在老家山上,除此之外,那边没什么好惦记的。

回家会让他不舒服。

孟海不搭话,崔巧巧更认准他是赚了钱想和家里撇清关系,心更痛。

小江在外面上学,一个月才拿多少零用钱?他在学校里,还有吃不饱饭的时候呢。

崔巧巧怜惜地拉着孟江的手,说道:“你还没娶媳妇,原本还担心你毕业后年纪太大了,家里也没多少现金,不好找,这下好了,咱们心里有底,能给你挑个好媳妇了。”

孟海摸了摸鼻子,仍然没说话。

挺奇怪的,他印象中以前叔叔一家挺有钱,他小时候还听村里人说过,叔叔结婚时大摆筵席,风风光光地把小婶娶回家,附近几个村的人都受到邀请去吃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