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9章(1 / 2)

何况……

若无吕雉干政,汉惠帝刘盈将如何应对内忧外患?

若无武曌篡位,唐中宗李显又会将唐朝置于何等危境?

掌权者的无能才是根源。

无能,才会让后宫乱政、才会致使奸臣当道、才会让刁民四起。

【刘秀:全部归因于君王,是否有所不妥?权臣当道之时,君王亦无能为力。】

【秦念:如果是皇帝年幼,这时候权臣才是那个“掌权者”。若权臣也无能,那就得问是哪个蠢货君王让无能的臣子变成权臣。】

秦念提及的“掌权者”权臣,指的是霍光这类权臣。

此时皇帝年幼,国家兴亡就与皇帝无关,执掌权力的人是权臣。

如果在权臣的治理下,国家衰亡,那就该追溯是谁让这个无能的人变成执掌大权的权臣。

至于权臣篡位——在秦念看来,赵匡胤篡位就篡得挺好。

秦念不喜欢王莽,不是因为王莽篡汉,而是他篡汉后生民涂炭。

【刘秀:……】

刘秀所描述的“权臣”,当然是说王莽。

见秦念这般讥讽,他竟是不知该如何反驳。

或许本就无法反驳。

王莽若是有能力,就当如赵匡胤这般为新朝奠基,而非举国反新。

可王莽如此无能,却可以成为篡汉的权臣,追根溯源,是哀帝未辨忠奸,是孝元太后不似吕……

【朱元璋:若是外戚干政祸国,难道不是太后之过?】

朱元璋也看出秦念口中的“无能权臣”应是指王莽。

可王莽能够篡汉,分明就是因为孝元太后王政君历汉室四朝皇帝,其外戚世代掌权。

【秦念:太后重用外戚你怪太后,那刘彻重用外戚李广利,致使七万汉军全军覆没时,你怎么不怪汉武帝祸国?】

【朱元璋:……】

【刘彻:秦念,朕没惹你!】

【秦念:举个例子而已,不是针对你。】

【刘彻:……】

刘彻知道李广利之事是自己理亏,也只能生闷气。

冷眼看着秦念究竟想要说什么。

【秦念:朱重八,朕不知道你哪来的毛病,喜欢把过错归咎于性别。】

【秦念:后宫干政有好有坏,正如皇帝也分明君与昏君。你看到有后宫祸国,就禁止后宫干政。怎么看到昏君亡国的时候,就不见你定个祖训禁止男子干政——你国为异族所亡,你打算把责任归咎于谁?】

【朱元璋:……】

【秦念:李隆基,说起来帮你缔造盛世的四大宰相,居然全都是武曌留给你的臣子——你自己提拔的臣子怎么就不能与他们比肩?你是没有选拔人才的能力吗?】

见把朱元璋干沉默了,秦念就换一个话题。

通过指责李隆基来引出这四个丞相,从而引出武则天拔擢贤才的功绩。

第105章

【李隆基(56):……】

到开元二十八年, 李隆基远不止四名宰相。

但他清楚秦念提及的“四大宰相”是哪些人——他自己也知道这四人是才能最出众的宰相。

“你是没有选拔人才的能力吗?”

这句话让李隆基感到愤怒。

纵然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四人皆是皇祖母时期入仕,但他能从诸多臣子中选出这四人加以重用,这不也是他的能力吗?

开元年间入仕的臣子资历尚浅, 才会……

李隆基愣住。

他意识到秦念骂的不是现在的他。

即便时间后延,他所提拔的文臣也远不如皇祖母时期,秦念才会讥讽他“没有选拔人才的能力”。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李太平:秦皇!这四位宰相是何人?】

李太平连忙问道。

这是缔造盛世的能臣!

她一次性就能获得四个——正如秦念此前提及的武将那般,她都能加以重用!

………

武曌对这四人也很感兴趣。

如今需要做的事太多,需要更多能臣。

【秦念: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

此时已是宰相的姚元崇难掩笑意。

他通过下笔成章举得授濮州司仓,五迁夏官郎中。

两年前得陛下赏识,破格升任为夏官侍郎。

今年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这是宰相所加名号。

缔造盛世的宰相——这是对于文臣而言最高的赞誉。

武曌却是有些失望。

不是失望于姚元崇的能力, 而是姚崇已经担任要职, 那她借助天幕获得的重臣就少了一人。

【武曌:姚元崇,陕州硖石人,时年十七岁。】

【李治:召姚元崇入朝。】

十七岁,已经可以征召。

李治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