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26节(1 / 2)

再代入君臣关系,就能想象二凤当时有多愤怒。

此外还有一层负面状态:

那时李承乾谋反案发,魏征曾向二凤推荐有宰相之才的杜正伦和侯君集都牵连其中,二凤怀疑魏征结党才去查他。

结果查出了魏征与褚遂良私下的往来。

………

“魏卿,你觉得这么做没有错?”

发现魏征脸上毫无悔意,李世民都要气笑了。

魏征思索大唐律法以及先贤圣言,确定没有任何一条是不得私授谏言给史官。

“未有臣子不得私示谏言于史官之说。”

房玄龄扶额。

只能感叹还好褚遂良还未迁任起居郎,魏征还没有这么做。

李世民伸手指着魏征,竟是不知该怎么骂。

这竟然是个迂直的蠢物!

他之前一定是瞎了,才会觉得魏征妩媚!

【秦念:不过你后来气消了一点,又把碑立回去了,但没重新刻铭文,成无字碑了。】

【李世民:……】

【秦念:坏消息是,某朝儒生根据你这个行为,给你编了个征高句丽未果,若是魏征在就能劝你不征,于是痛改前非把碑立回去的伪史。】

秦念之所以认为这是伪史,是因为《旧唐书》没一个字写唐太宗对征高句丽感到后悔。

他的继任者李治更是彻底平定高句丽,哪里看得出半点悔意?

而宋朝的《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还军后,感叹魏征若是还在,他就不会去攻打高句丽,于是“赐劳妻子,以少牢祠其墓,复立碑,恩礼加焉”。

但魏征的碑铭没重新刻字,郑国公的爵位没还给魏叔玉——这是哪门子的“恩礼加焉”?

此外魏征压根就没劝过唐太宗不要征高句丽,因为他死得太早。

反倒是房玄龄临终前曾经上表,希望唐太宗不要征。

唐太宗真要后悔,也应该是悔不听房玄龄之谏。

分明就是儒家的主和派编造伪史,想要证明对外征战是连唐太宗都会感到后悔的过错。

巧了,《资治通鉴》主编司马光就是割地求和派。

【李世民:赵匡胤!】

之前的高句丽战败伪史就已经足够让李世民生气。

如今是魏征负他,后世史官还要编造他“痛改前非”的伪史?

【赵匡胤:……本朝必禁儒生参修前朝国史。】

赵匡胤也很绝望。

唐太宗的声望至今犹在,每次秦念说出大宋给唐太宗编造的伪史,他的民心都会往下跌。

【秦念:现在是贞观四年,魏征还没把谏诤透露给史官,你可以下令禁止他和史官私下往来。】

【李世民:……朕还能信任他吗?】

【秦念:倒不必嘴硬。魏征真这么做了,你都继续让他的坟墓留在距离昭陵最近的地方,何况他还没做呢?】

甚至还悄悄把墓碑立回去了。

其实唐朝的史书也没记载是谁复立神道墓碑,但秦念觉得就是唐太宗干的。

如果他真的从愤怒转为厌恶魏征,魏征的坟墓早就被迁走了。

坟墓还在,就是情谊还在。

那总不能真让魏征的神道碑一直趴着。

………

魏征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不能那么做。

他过于坦荡,不觉得有什么不能与人言。

但他不至于看不出陛下不喜他将谏言示于史官。

听到陛下这句满是失望的问话后,他更是明白这么做是辜负了陛下对他的信任。

“臣知罪!”

见魏征跪地认罪,李世民立即就心软了。

“起来吧,往后不要将与朕私下之言示于他人。”

【秦念:你的诸多臣子中,最敢直谏也最能劝住你的就是魏征,这可是难得的人之镜。】

【李世民:朕何尝不知魏征是朕的镜子?只是一时气恼,让秦皇见笑。】

【秦念:那你往后会被魏征劝住的过错朕就不提了,反正他也会劝住你。不过他要是再谏言柔远人这种腐儒入脑的话,可千万别听。】

秦念不打算提的是唐太宗也有封禅的打算,且就在贞观四年的两年后。

虽然是公卿大臣一起上书请他封禅,但唐太宗自己也意动了。

魏征反对的时候,他还反问魏征难道他的功绩不够高。

后来魏征把唐太宗劝住了,太宗还想升任他为右仆射,魏征坚决推辞。

再往后,是唐太宗晚年有骄奢的态势,也是被魏征及时规劝。

【李世民:朕之明镜也有缺漏啊。】

魏征面红耳赤。

他虽然反对温彦博的羁縻府州之策,但他的主张是要求异族“居塞外”。

现在看来,如此并不能根绝异族之祸,且必然祸及后世,同样被后世秦皇视作“柔远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