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百口莫辩2
王适安一声令下, 守在外面的士兵冲进来,无情地拉起姜质。
姜质本来已经任由处置了,但低头看到白色的里衣, 猛地开始挣扎。
慢!
崔衍昭此时正好理解了姜质的意思, 开口道:让他先把衣服穿好。
就这么衣衫不整地被拉出去, 对一般人来说,完全就是社死了。
然而刚说完,他发现王适安眉眼下压,流露出凶悍的神情, 似乎下一刻就要爆发了。
王适安:陛下对臣的下属,可真是关爱有加啊。
一字一顿,咬牙切齿。
崔衍昭无力地解释:不是
他有点心虚,毕竟姜质是因为和他的沟通不畅才失态的,而且姜质毕竟是王适安的亲信, 他已经两次被王适安看到和王适安的亲信在一起了。
每次他都是人在家中坐, 锅从天上来。
他真的很遵守傀儡的行为模式,从没主动和王适安的亲信说过一句话。
姜质穿好衣服,再低首整理一番,恢复了平日里运筹帷幄的气质。
穿好衣服后,他感觉自己看人都有底气了,本来滞涩的头脑也转动得更加流畅。
电光火石之间, 他想到了被大将军冷落的殷玄。
联想到殷玄, 他猛然产生了一种明悟的感觉。
不好,他被陷害了!
从进营帐开始, 他就已经落入圈套。陛下故意不好好说话,逼他使出献身的下策,再拖延时间, 让大将军恰好撞见。
这样一来,无论大将军和陛下仍然是竞争对手,还是彼此已经产生情意,大将军都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信任他了。
好阴狠好毒辣的手段!
而且事情还都是他主动做出来的,大将军追究起来,他完全无法开脱。
姜质是个体面人,做不出在证据不足时大喊大叫以证清白的事,他知道这一劫已经逃不过去,于是站得笔直,维持往日的优雅风度,淡淡道:臣百口莫辩。
王适安一挥手,姜质被带走了。
现在只剩下王适安与崔衍昭。
王适安压抑着怒火,危险地笑了一声:陛下似乎对臣的下属。
崔衍昭观察着王适安神情,小心翼翼地解释:只是凑巧
解释到一半发现不对。
他平时对王适安的下属完全就是无视的态度,从来没主动联系过,怎么就了?
怎么还诽谤他?
崔衍昭尝试换个说法:是他们先,呃
感觉更怪异了。
也可能这样的表述本身没有问题,单纯是他电视看得太多,说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联想到是她先勾引我的这一类渣男推脱责任的经典场面。
那他该怎么解释?
崔衍昭忽然就想起了刚才姜质的回答。
他悄悄挪到门口,方便随时跑路,紧接着也淡淡地道:朕百口莫辩。
好一个百口莫辩。
王适安被气笑了。
本以为离了建康,崔衍昭会安心和他在一起,然而崔衍昭本性难移,竟然连他的下属都不放过。
而且还不是一次。
他看着崔衍昭,冷笑道:是臣疏忽,忘了照顾陛下的需求。
这种个人私事被大喇喇说出口,崔衍昭恨不得当场消失。
朕没有!他飞快地否认。
他全部经验也就和王适安的那一次,当时的所有感觉已经在刻意遗忘下弃之脑后,他后来也并没有体会到传闻里的属于刚开荤的人的蠢蠢欲动。
王适安呵了一声,完全不相信的样子。
崔衍昭意识到王适安已经先入为主了,现在怎么说都不好让王适安相信。
纠结了一会,崔衍昭很快又想通了。
也就是形象稍微不太好了一点以后还能给王适安提供篡位理由:他太荒淫无度、不务正业了,以至于英明神武、心系天下的王适安不得不含泪篡位。
都要当亡国之君了,形象也不是那么重要。而且就算现在澄清成功,到时候王适安为了登基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大概率还是会把这些亡国之君常用标签贴回他身上。
想明白这点,思路一下就开阔了,崔衍昭放弃解释,直接推辞道:大将军身领要务,志向当在四海,不必在朕身上耽搁时间。
王适安一步步走近,目光始终钉在他身上,陛下身为天子,陛下之事,就是天下之事,臣怎么能不关心?
被隐隐流露出凶悍的目光盯着,崔衍昭直觉此时的王适安格外危险。
虽然只是平静地向他走来,手也并未落在剑上,但就是让他觉得被偌大阴影笼罩,甚至有些喘不上气。
这种压力还是他之前从未面临的。
可能是这次生气程度比前面都要严重吧。
崔衍昭手抓住帐帘边缘,强作镇定地提醒了一声:大将军身关社稷,还请大将军顾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