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779节(2 / 3)

送到县里来的。”

林三七小小吃了一惊:

“咦,你的意思是,壮劳力才有资格看病,普通的老弱病残有病是不治的?”

单光明苦笑着点点头:

“虽然说出去很残酷,但事情就是如此,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死了就死了,只能怪自己的命不好。

就像这个骨折病人,挂号费是2毛钱,虽然用的都是中草药,但几个疗程下来,加起来药费也要5块钱。

这点钱对城里人来说也就是三只鸡的价格,普通工人一个月30元,5元钱并不是什么巨款。

可是对山里人来说,他们一年到头赚的工分,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钱看病啊。5元钱,可以说99的农民都拿不出来。”

林三七心里盘算了一下,心想六十年代,果然是北方比南方要富一些。

像昌平县的农民,5元钱,一般的家庭还是拿得出来的。

甚至逢年过节,还能进到京城里面去买点东西,除开三年时期,平时饭还是吃得上的,并没有饿死人的情况。

但在西广省的农村,穷就是彻底的穷,连饭都吃不饱的穷,饿死人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这种情况在浙南、胡建、粤东地区也非常普遍,也恰恰是这些地方往往都成为了侨乡,老百姓只能背井离乡去外国讨生活。

归根到底,还是田太少。

像安都县人均耕地05亩,再加上石灰岩土地太贫瘠,粮食产量非常低,没办法养活更多人。

林三七看向了身边的王晋,问道:

“老王,你就是安都县出来的,你说说你老家的情况?”

第932章 宝安县借启动金

王晋没想到会问自己,挠了挠头道:

“至少我们村也有这种情况,老人和小孩生病基本都不管,如果村子里有土郎中的还好,能自己上山采点草药。

比如我们平时感冒发烧了,就会去采柴胡熬汤喝。如果有跌打损伤,则会用一些鸡血藤,都是山上能找到的草药。

能熬就熬,熬不过去也只能那样了,基本上是不会送县医院的。

像我们村在拉烈公社,离县城有50公里,现在还不通车,如果有人生病了,只能靠这种简易轿子抬出来。”

王晋指了指院子里山民们自己制作的竹椅轿子。

“老板,你想,50公里,还是上上下下的山路,一天时间根本就走不到县城,除了解放前的地主有这个条件,普通老百姓家没这能力的。

所以你说要在农村新建村卫生室,要村村都有赤脚医生,要让农民有病也有地方治病,我是举双手双脚赞同的,我们农民实在太苦了。

如果老板你愿意在我家乡拉烈公社成立村卫生室,我愿意贡献我一年的工资。”

黄晓吉一听也赶忙保证道:“我也一样,我也愿意捐献我一年的工资。”

单光明一听,眼睛瞬间就亮了:

“林部长,您的意思是?”

林三七也不再隐瞒,反正有王晋这些本地退伍兵在,他应该是能了解真实的情况。

而且在安都县试点赤脚医生,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安都籍的退伍兵总共有50多人,分布在各个公社,到时林三七想要了解真实情况会很简单。

这些退伍兵跟老家没有利益纠葛,肯定更愿意讨好老板说实话,心甘情愿当眼线。

林三七这时候继续说道:

“金县长,单院长,国家是肯定要在全国农村推广赤脚医生制度的,这个是任务,是不能商量的事情。

但是你们也不要发愁,国家敢推广赤脚医生,那就是做好了可操作方法。

就像金县长刚刚说的几点顾虑,我现在就可以回答,首先资金投入不需要太多,比如赤脚医生可以在自己家里开卫生室,不需要新建医院。

如果自己家里地方不够大,可以借村里的寺庙、地主老财家的房子,或者村委办公室等等,只需要一两个房间,二三十平米就足够了。

大不了就是要配备一些血压机、体温计、纱布等医疗器械和小设备,这能花得了多少钱?而且这些东西上级部门会免费派发,不需要你们地方筹款。”

金县长一听,松了一口气,心想只要不让县里出钱就好,免费的东西嘛,多多益善。

林三七也明白,想让地方政府配合,那就不能损害地方利益,就是不要让地方掏钱,否则他们肯定会反对。

这钱其实是林三七准备个人掏了。

毕竟国内目前还不能量产血压计体温表等等设备,哪怕能生产,产量也很低,毕竟橡胶等物资还是管控的,完全依赖进口。

但这对2016年的华国来说却是小菜一碟。

制造业大国不是说说的,到时几百万部血压计的定单砸下去,有得是厂家接手,还能拉动内需不是。

“另外,医生也你们也不用愁,这是我们宝安县编撰的《赤脚医生手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