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43章(1 / 2)

很怪。

平平无奇的台词,但莫名就是火了,也让舒明受了好久的调侃,到哪都有人可高兴地说:“方大学霸跟我说话了,这是对我智商的认可!”

当然,最大受益者肯定还是乔敏学,舒明的火和他是相辅相成的,毕方臣都私下里和他悄悄说:“我找人看了,都说舒明这小子旺你!”

乔敏学出生在半夜,难免太阳星陷落,而舒明恰恰相反,之前剧组闲聊的时候,他说过自己生于中午。

太阳又亮,读书读得好,因此文书星也妙,正是补了乔敏学身上少的这一部分,让他今年成绩更进一步!

搞他们这行的,难免有点迷信在身上。

乔敏学“哈哈”两声,正亲亲热热地搂住这小子的肩膀,身后就冒出来一个熟悉的男声:“行了,老乔,知道你疼他,快别霸占着了,把我们小舒放过来吧。”

啊呀,又一位熟人。

是饰演过白松的孙毅!

舒明也有点惊喜,和他抱后,再就是导演陈觅。

陈觅上一次见他,两个人尚且身高差不多,这小子穿西装,还有些强撑气场的稚嫩。

现在舒明已经明显比他高出些了,人也长开了,哪怕今日便装出席,也极有气势极俊美了。

剧组内常驻且比他咖位大的也就是这三位了——陈觅、孙毅、乔敏学。

剩余的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都戏份少少,自然也不曾出现在这里。

而女演员中,陈觅还请到了黎元,这又是一位老熟人了,只可惜她还在另一个剧组里,暂时赶不过来。

剩下的,都是香港本地的新生代演员,因此自然是舒明咖位最大。

这正是《远渡》备受瞩目的原因。

它本来是香港回归30周年整的献礼剧,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赶上而已,但仍旧受上头看好。

此外它也是加强香港和内地合作联系的一个好契机——香港本地市场到底有限,外加这几年影视有所萎缩,许多tvb好剧都转而向内地开展宣发工作,以谋求更大的流量市场。

而香港新生代演员想要挤进内地市场,一直都少一点出头的机会,《远渡》一来,就像瞌睡了有人递枕头,来的刚刚好好!

内地呢,一群小生小花毫无演技地换搭恋爱,观众早就看烦看厌了,他们一直想要一点鲶鱼效应,来激活当下市场的热情。

除此之外,长三角珠三角也需要一些好的ip改编,来动摇一把京圈长达几十年的影视垄断。

这不巧了么,两边可谓一拍即合,《远渡》这就给端上来了!

当然,这也并不代表他们就要和京圈彻底闹僵——这不还有个梁家在中间做调剂么?

梁家和首都的崔家合作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极光影视在这个项目上也跟来分了一口肉汤喝,尽管并非大头,但已经是表明立场了。

首都龙头企业,恒京文化见势头则立即跟上,大手笔地给了相当丰厚的注资,力图扒上这趟时代的列车。

要不然,如何能请到乔敏学、舒明这样颇受京圈偏爱的演员?这世界上总归没有永远你死我活的对手,只有永恒的利益跟朋友。

这利益错综的关系便造就了这次饭局复杂局面,但说复杂也复杂,说不复杂也不复杂,总归对舒明都是友好的。

舒明如今已经不必卖力活跃气氛,来讨好什么人。

他真有点累了,干脆袖手旁观,场上也没什么人难为他,甚至都相当喜欢他。

于是,他不想喝酒,就只要轻轻推推杯子,立刻有人替他喊了侍应生:“换橙汁上来。”

舒明简单扫了一眼席面上的人,没刻意去记,反而有几个新演员要来敬他,被他轻轻挡了回去。

他自己知道,自己有多么不情愿在席面上敬人,又何必为难人家?心领了就够了。

而且他知道,这次攒局,也不是为了让他们来搞不切实际的人际关系的,导演陈觅不是这个作风,乔敏学他们更不是。

说是给他接风洗尘,主要还是和导演以及其余主创碰一碰想法和大致计划,顺便交流交流信息,为接下来正式围读作准备。

乔敏学自己高兴,倒是自饮自酌了几杯,反正也没人跟他喝,他喝的就也不多,舒明要送他,被他摆手拒绝了。

但爷俩还是聚头在酒店外面,吹着海风讲了一点小话。

以至于橙子接到舒明的时候,要比原来预估的时间晚上很多。

关献仪在别墅里等他们,舒明一边解开手上的腕表,一边垂眸说:“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献仪姐,你要听哪个?”

“看来今天这顿饭吃的还不错?”

还有心情来开她的玩笑。

“是还可以。”舒明倚靠在玄关的玻璃柜上,在灯带的包围下轻轻笑起来。他明明没喝酒,还是有点微醺般的朦胧感,懒洋洋没个正形,“献仪姐,选一个吧。”

关献仪瞥他一眼:“那先听坏的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