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也不能忘了。】
一向冷静自持的孙平冷静不下来了,一眼不错地盯着天幕,快说啊!
这一刻,他终于共情了好友孟怀书。
丁俊擦了擦没有眼泪的眼角,三个好友,只有他家没有圣人可以显摆,太心酸了,祖宗怎么就不能争气一点呢?
【在原本武庙的基础上,把兵圣孙武给提了出来,在京城郊外起了一座兵圣庙,并在四周建造了一所兵家学院。】
“大德!”
圣君大德!
武将们一个个眼巴巴看着太子和元泰帝,弘德朝有的,陛下,我们元泰朝也要有!
【武皇开设了武举,用以选拔军事人才,其内容,涵盖马射,步射,举重等多个项目,到启朝,又增加了策论,要求军事人才必须通晓兵法。】
【但有个很大的问题,科举上的书目大多能在市场上买到,但是兵法不好买。
所以武举的作用,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实则还是将领之后,二代他们自己玩儿。】
“这天幕有失偏颇,怎么不说武举比科举低一头呢……”有武将小声嘀咕,却谨慎地没有冒出头。
【鹤仙先暂停了兵法策论一道,武举便单纯考个人的武学能力,考上的,统一送到兵家学院进行深造。】
“这个不错,科举的进士要去翰林院实习,武举的进士也该有相应的实习。”
“这样也不会耽误一些学不精文化课程的天生武士。”
“不过天幕说是暂停,那就是以后还会打开这一通道?”
【而在弘德十五年后的逐年形成的科举分科中,分设了“武科”,武科便需要考兵法策略,不需要比试武功。】
“妙啊!”
兵部尚书情不自禁赞叹出声,如此一来,军队方面,哪些可以作为统筹管理型人才,哪些可以作为武将类人才,清晰明了,且不易遗漏。
天下英雄,尽入弘德帝彀中啊!
【而这些科举武科的才人,同样需要尽入兵法学院统一实习。】
【这家书院不仅是专门培养将领的,还是培养导员的。】
“导员?”
“导,引导?指导?还是领导?导谁?兵家学院,兵士吗?”
姜衡眼睛不禁眨快了些许,他还挺能折腾,看样子似乎还本土化成功了?抄了。
【培养将领,有兵书,有武勋,与武将可以教导,但是导员不同,兵法谋略相关,他们只需要合格线以上,不需要门门优秀,不过都是武科出身,也差不到哪儿去。】
嗯?
“这还怎么指导?武科出身,也没实战呐?”
弘德帝也不像是会干这种事儿的人啊?
而朝臣们瞬间抓住了之前的重点——思想建设。
果然:
【他们不干涉主将的行军思路,只需要熟悉将士们的生活习惯,能吃得了苦,能在军中常驻,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忠君爱国的思想不可动摇,并且不自傲,能做一个幼师,也就是能灵活处理各种将士造成的烂摊子,并让他们听话。】
一些将领瞬间头皮发麻,不是因为什么思想建设多么可怕,而是最后一句话,能灵活处理各种烂摊子和将士,这手段得多了得啊,当大帅都可以了吧?这导员含金量,真高啊!
“这得是全能型人才了吧?”
“不干涉主将思路,思想上做指导,与以往朝代的监军大为不同。”
“监军怎么能比?”
以往朝代的监军,那是监军吗?那是主将头顶的刀,是祖宗,是麻烦。
但是导员一听,就是一个冤种……啊不是,是一个军中爹妈呀!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融入军中,并且做好导员的职责——让军中的将士,有目标,有理想,有精神,成为真正的,不可阻挡的,国家的,百姓的军队。】
“理想?”军营中,有不少底层的士兵一脸茫然,问旁边的同伴,“你有理想吗?”
“啊?能早点回家老婆孩子炕头热算吗?”
什么理想不理想的,日子能好好过就是老天爷开恩了。
【再说得直白一点,古代当兵是好事吗?】
“怎么可能是好事!”
“我家大哥就是被征兵了,回来腿都瘸了!”
“好歹保住了命,知足吧,我娃儿现在还没回来呢……”
天幕下的百姓七嘴八舌,但没有一个人露出笑容。
【在现代,普通人想当兵都达不到要求,当兵也是光荣的。
但是在古代,兵源是什么?是朝廷抽调劳动力,是家里负担不起开销不得不送人从军混口饭吃,是被俘虏的,是饥民,是无业混混……
总之,各式各样,但你要问他们为什么当兵,他们有选择吗?问他们理想,那什么是理想呢?】
“后世十分富裕啊……”
当兵光荣,对兵源的要求严格,后世的朝廷,显然各方面都十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