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第42节(2 / 3)

皇帝,掌控着最大的权力,同样,权责一体,也背负最大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是否有责,暂且勿论,但皇帝,必然是第一责任人,若天下混乱,民生多艰,百姓离散,这样的皇帝,纵然“辛劳”一生,也成不了仙。

要当好一个皇帝,便要行使好手中的权力。]

他们知道,重点来了。

不过,还真是时刻不忘成仙呢。

且不提臣子们心里如何作想,亲王和宗室们,倒是一个个看得认真,与手札开篇的故弄玄虚不同,这后面的内容,简直太精炼了,生怕后代的皇帝看不懂一样。

他们可得好好记下来,他们没法和太子争,但可以教给儿子,让小一辈的争太宗的太子!

太宗的太子禁卫都是配齐了的!

诶不对啊,有不少人忽然一个激灵,弘德帝都能把这些写到手札里传下去,怎么,废帝姜桓,好像一点没学到啊……

是蠢笨呢,还是根本没被教导呢……

这禁卫……配齐了好像……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没什么太大的作用……

[身为皇帝,最重要的,不是正统之名,而是兵权之利,掌控了兵权,皇帝才坐得稳。]

这是自然,没兵权当什么皇帝,傀儡吗?

【别看这句话像是废话,却是历史上无数鲜血淋漓的经验总结。】

【更犀利的内容还在后面。】

天幕又放出来了几页拼拼凑凑起来的内容,而这些内容,让无数文臣快憋不住了。

[宗室子弟,纵不能袭爵者,也应上课学习,不可堕了姜家名声。

除开太子外,皇子皇孙,也应接受更高的要求与督促,文武皆学,再依其天赋,专精一道。若学文,亦不限于君子六艺。

天赋极佳,堪为太子者,可由文武官员启蒙,但为君之道,需皇帝亲自教学,皇帝不可懈怠。

君臣关系衍变数千年,皇帝与太子自古难以相处,太子无有标准,臣子却早已有面君模板,不可让太子,常年长于臣子之手。

太子,是帝心的延续,而非臣意的推持,君权臣权,矛盾一体,不可被其反制也。]

“好!”

宗正没忍住在王府大喝一声,写得好!写得好啊!

宗正其实和臣子算不上有仇,但是国库就这么多,自古以来,宗亲,外戚,和臣子,都是相互制衡的,看到弘德帝教导子嗣要防着臣子教坏太子,他们自然是开心的。

至于君权臣权的一体,那不重要,他们当宗亲的,看到君权臣权的矛盾,给臣子找不痛快,就是他们宗亲该做的!

毕竟当宗亲和臣子真的亲密无间的时候,或许就是皇帝该换了的时候了。

一些老臣们哀怨地看向姜衡,太子殿下,您这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呐!

他们元泰老臣,教导太子,教导皇子的时候,有多用心,您还不知道啊?他们和弘德朝那些倚老卖老的臣子不一样!

元泰帝则沉默地看着天幕,一语不发,不知想到了什么,总之,元泰帝越是这样,元泰一朝的臣子越是心慌,您倒是表个态呀……

【真的,前面的如何做好一个好皇帝,内容有多么无聊,那后面的,如何坐稳一个皇帝,便有多么的刺激,这是就差咬碎了喂嘴里了,文盲皇帝都应该能看懂的吧?】

【作为被鹤仙当孙子养,又被广宁侯过继给鹤仙当儿子的宪宗姜稷,肯定是看完了这一本的,还做了批注,他也是这样教导后面的皇帝。

中间那部分深邃的为君之道,后面的皇帝有没有认真学,咱也不好说,但最后面这些内容,肯定是都学了的,不然大梁也禁不起后面的那些皇帝折腾。】

姜衡不高兴了,他把内容放最后,就是让他们好歹记住中间的内容,怎么的,就记住对自己有利的了对吧?

【不过即使这样,有些皇帝也没学好,他们一看,诶,咱太宗掌控了兵权,晚年闭宫修仙都能受人尊敬呢,我们也可以!】

姜家人脸色有点变了,他们早就听闻姜家后面的皇帝一个个都有绝学,怎么,还要再来刺激他们这些祖宗吗?

【然后呢?然后仗着自己有兵权,和朝臣折腾,发展自己副业,标榜自己是在效仿太宗,全然忘了,就是手握兵权的太宗,也因为没平衡好朝堂吃过大亏的。】

姜衡黑着一张脸,自己不争气,还拿他当挡箭牌是吧?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僖宗。】

僖宗,听这个庙号就知道,这个皇帝不行。

【僖宗是一个标准的昏庸之主,也是一个标准的好色之君。】

也是一个标准的耻辱柱!姜家众人可太想阿婆主闭嘴了,这一期,咱就这样结束了成不?帝书不都已经放出来了吗?

【在位期间,后宫佳丽无数,听闻中军左都督独女有沉鱼落雁之姿,大为好奇,偷偷溜出宫,学太宗翻郑无疾家的墙,翻墙进了左都督府偷窥佳人,这一看,就痴了,也不管人家有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