瘠,缓解了西北等水资源匮乏等地区的粮食压力。】
“彩!”
西北的老百姓们齐齐高呼,这个玉米,他们西北要了!
【且更为重要的是,玉米可以加工,磨成面粉,既改善了饮食结构,又能相对长时间储存,我们今天虽然最爱土豆,但不得不说,这一点上,耐储存上,还得是玉米。】
“面粉!这玉米,天生就是为我们西北人而生的!”
“玉米!西北!”
“玉米!西北!”
“我们去找知府大人!让知府大人上奏朝廷!不能让其他地区的给抢了!”
他们西北,先预定了!
【不仅如此,玉米,还可以轮作,能推动山地,沙地等土地的开发利用。】
周均唰的就站了起来,“轮作!”
作为一个专业人士,他太知道,能不能轮作所带来的影响了,这个玉米,简直全身都是宝贝!
而且,这一个玉米都如此重要了,在那阿婆主口中,却似乎比不上后两个作物,那后两个,又得有多重要?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物,鹤仙一律选择试种研究至少十年,才能逐步推行全国,鹤仙宁愿自己在位时的政绩少一些,也绝不允许在粮食作物上冒进。】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作为一个皇帝,鹤仙做到了压制的欲望,作为一个君父,他真切地将百姓当做他的孩子,真心相护。】
百姓的重点在粮食,“十年?还要研究至少十年?怎么这么久?”
元泰帝则无比欣慰,外加一丝同为皇帝的佩服,这么大的功绩,都能忍住,他姜家,还真是出了个圣君,而他,是圣君的亲爹!
【或许有宝子觉得是不是太小心谨慎了一些,但阿婆主只能说,一个国家领导人的眼光与格局,太重要了。】
【西方某个国家,因为土豆病害而爆发的大饥荒,人口直接锐减四分之一,大家忘了?】
天幕下,众人悚然一惊。
“我的老天爷……”
一个国家人口直接锐减四分之一,这这这,这比战争还残酷吧?
粮食是让人吃饱的,可粮食若操作不当,也是要命的。
这下,他们不得不承认,弘德帝,有德啊!
【虽然说还有其他原因,但能抛开土豆病害来谈吗?不能!】
【所以外来作物的本土适应期,绝对不能少!不要去怀疑一个历史认证的明君的眼界啊!】
“十年……十年会不会太短了?”
原先觉得十年太长的百姓,纷纷变卦,阿婆主举的例子,太吓人了。
“我也觉得,而且这次有天幕,能提前找到这些作物吧?那再多适应几年,感觉更安全点……”别肚子没吃饱,人倒吃没了。
“这外来作物,前期也太可怕了……”
钦明殿君臣,更是不约而同松了口气,还好,还好,还好他们大梁有明君领头。
不过,既然土豆能引起的负面效应这么大,还能让他们坚持种植改良,那好处……又该有多少?
玉米说完,也该说土豆了吧?
第40章 仙君
【土豆,放现在,绝对是治疗小孩儿挑食的制胜法宝,无论是蒸炒煎煮炸烤烧,味道都差不了。】
天幕还过分地放出了一张张熟食土豆的照片,看起来就格外有食欲,对全国各地吃不到的大梁人而言,简直就是酷刑。
对于姜衡这个吃到过的而言,更是刑上加刑,这天幕,太坏了!
只会放照片算什么本事,有本事放实物看看呐!
【但放在当时,土豆最开始的味道是很差的,农业部门都有官员都劝谏鹤仙,要不干脆当观赏植物吧,这东西简直难以下咽,对生长坏境要求不低不说,还特别消耗肥力,到最后储存也不方便,实在是得不偿失。】
天幕随之放出来的,就是地里生长出来的土豆,土豆是埋在地里的,而地面上的枝叶还带着开花,的确可以作为观赏植物。
想到天幕中说的“弊端”,这土豆,似乎的确不是什么好物?
【可鹤仙却说:但若是环境不错,产量就相对较高。味道差一点,能应急也是好的,毕竟是外来作物,总得研究改良个几年,让种子适应,也让我们适应,岂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再者,这土豆一来,便能在宫苑开花,适应性不是挺强的嘛,若是新作物一来就能推广,又要你们这些农事官作甚?】
“就是!要我说,就是弘德帝太惯着那些农事官了,一个个的,只想着偷奸耍滑了。”
有户部的官员趁机拉踩了天幕中的农事官一脚,毕竟——农事官,呵,不就是以后农部的官员吗?
那可是殿下从他们户部割的肉!
还在外地的周均只得叹了口气,看来,天幕中的大司农,并未教好底下的官员,农事上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快的。
他在管理方面,确实不太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