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3章(1 / 2)

对于现代人来说,皇帝最大的功绩,是开疆拓土。

为国家夺下了多大的土地,才是现代人最看重的一点。

只要皇帝在位期间,能够成功实现开疆拓土这一成就,那么,就算这个皇帝做得再荒唐,后世依旧会有人为其发声。

反之亦然。

守成之君,一不小心就会沦为现代人口中的庸碌之臣,我上我也行之辈。

“姜老将军所言不错,胡族来犯,总不能毫发无损地离开。胡国既然等着咱们和谈,那便派人前去和谈,不知哪位爱卿愿意出面?若能不动兵马,夺下胡国城池,日后史书之上,必定青史留名。”

李暮歌无法拒绝的是开疆拓土的诱惑,大臣无法拒绝的是青史留名的好处。

当即有一大批大臣毛遂自荐,恨不得今天就舍弃一切,直奔西北,将区区胡国,全数拿下。

主动请缨者中,不乏这两年才入朝廷的新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出身寒门。

现在朝廷事务颇多,连原本保着官位不撒手的世家大族官员们,也渐渐开始寻找有能力的新人,笼络到手下做事了。

不找有能力的是真不行,他们可不想辛苦一整天,全为底下的人打工,想想自己这个上司累死累活,成天加班,底下的人却悠闲度日,他们充满血丝的眼睛嫉妒得更红了。

而那些寒门的官员,大都清楚自己的未来在何方,此刻想去西北的官员中,他们占据大多数。

他们本身底蕴就不足以同世家大族相提并论,做事如果还不积极,当初不如外放做官,留在京城干什么?

李暮歌的目光,落在了穆九榕身上,还有覃宁谧。

两人一人为庶族,一人为士族,代表两个阶级。

李暮歌最后决定,选出七人出使边关,由李乐景带队。

像是这种和谈,其实就跟外交使团差不多,不可能只有一两个人出面,李暮歌只是尽量平衡使团组成成分,避免李乐景压不住她们。

李乐景过去,主打一个吉祥物作用,同时她也会监督那些大臣,一旦那些大臣想要在和谈之中让步,又或者是,私下被胡族收买,有李乐景在,至少能够保证,结果不会太偏离李暮歌的目的。

按理说,和谈的地点应该设在长宁,但李暮歌不太想浪费那个时间,赶紧谈,谈不妥接着打就是了,大家时间都很宝贵。

在秋日的风中,使团离开了京城,往西北而去。

李乐景走得时候,还以为年底能回来,谁知道这一去,就是两年未曾归长宁。

胡族不老实,谈判的时间线被拉得很长,其余官员都能来往长宁与边塞,唯独她这个象征着皇室意志的吉祥物不能走。

后来她在边关吹沙子的时候,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她当初要答应出使边塞?她老老实实待在科研司,研究她的大铁块不是很好嘛?

答案无解,所以李乐景只能在西北研究起改良军械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这一研究,还真给她研究出点儿名堂来。

第98章

边关战争的时间被拉长, 这件事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李暮歌的目的是开疆拓土,不是跟邻居友好相处,说白了, 她就是看上邻居的地了!

在她抱着这种目的的前提下, 胡国如果还同意她提出的要求,那他们就不会被杨家人两句话,忽悠得头脑一热, 领兵就打过来了。

本来是想要占便宜,结果便宜没占到, 死了一批人,还被俘虏了一批人。

胡国和大庄一开始递交和谈申请的时候,想得是将那些俘虏换回去, 几万人可不是小数目,就算里面大部分都是无关紧要的贱民,可里头还有胡国的达官显贵呢!那些人的命可太值钱了。

这两年时间里, 胡国陆陆续续换回去了一些王公显贵, 李暮歌并没有为难那些人,在李暮歌看来, 那些人全都是小金矿。

打仗打得钱不够了,就扔出去一个,从胡国换物资和钱财回来, 继续跟胡国打仗。

胡国后来也明白过来了, 大庄这是拿他们自己的钱打他们,气得不行,又实在舍不得将那些王公贵族抛弃。

要是抛弃,从一开始就一个都别换,现在半途而废, 剩下那些达官显贵的命没了,他们就会被那些贵人的家人恨上。

得不偿失。

之所以战争两年才结束,就是因为那些王公贵族。

不知道是胡国哪个大聪明想出来的法子,认为如果战争结束,李暮歌会狮子大开口,远不如这样维持着战争,然后慢慢赎回那些人。

等那些人都赎回去,胡国就没了后顾之忧,可以一举攻破西北,大军直接打到长宁去。

这个想法是在战争持续一年时,被西北主将苏星月探知到的。

很快消息就传到了李暮歌手上。

当时战争持续了一年,朝野内外已经有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要不是有那些王公贵族换钱,代替国库出钱打仗,那些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