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命名为“人属直立人”。直立人阶段是古人类演化过程中一个漫长而重要的阶段。
但是,学术界普遍来说还是持谨慎态度,仅凭周口店发现的几颗牙齿就定出一个重要的古人类新种,证据似乎不够充分。于是步达生拉来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的资助款,成立了考古队开赴周口店龙骨山。运气降临了,令世人震惊的北京人头骨就这样被发现了。
自1929年发现北京人的第一具头盖骨之后,裴文中的助手、古人类学家贾兰坡继续在周口店的挖掘工作,在1936年11月连续发现了3具北京人头盖骨。周口店地区经过多次考古挖掘,前后共出土北京猿人头盖骨6具、头骨碎片12件、下颌骨15件、牙齿157颗及断裂的股骨等,分属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考古学者同时发现10万件石器材料,以及用火的证据,如灰烬层、烧石、烧骨等。
然而,就在对北京人的研究工作刚刚展开之时,步达生却“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位“北京人”的命名者患有心脏病,于1934年3月猝然病逝于实验室中。据说,他趴伏的桌子上,正好摆放着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头骨。
这也许算是北京人研究中的第一次“劫难”。
1935年春,应洛克菲勒基金会之邀,德籍犹太科学家魏敦瑞风尘仆仆赶到了北京,他将接替步达生,开启北京人化石的研究之旅。魏敦瑞早年曾在德国多所著名大学担任解剖学教授,但是因为其犹太人身份,他感受到来自德国纳粹越来越强烈的威胁,便于1934年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刚好与洛克菲勒基金会接洽上了。基金会正在寻找一位能够接替步达生的学者,而魏敦瑞的专长在于通过骨骼解剖学揭示灵长类动物的进化过程,他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就这样,魏敦瑞与北京人化石的缘分结下了。
魏敦瑞对北京人化石的下颌骨、牙齿、头骨等进行了系列研究,提出了许多石破天惊的观点,包括他认为北京人可能存在“人吃人”的现象。目前看来,魏敦瑞对于北京人化石最大的贡献,可能莫过于他对北京人化石“留了一手”。1941年的世界战云密布,太平洋战争一触即发。魏敦瑞意识到情况危急,于是在返回美国之前,他让助手赶制了北京人头骨模型。此后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北京人头骨化石原件在转运过程中神秘失踪了,幸亏保留下来了头骨模型,才让对北京人的研究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1941年,魏敦瑞回到美国后,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继续研究人类进化问题,他研究了包括周口店北京人、印度尼西亚爪哇人在内的多种古人类化石,提出从早期人类到现代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两足行走、脑容量增大和面部缩小等重要变化的观点。
那么,我们,中国的现代人类,会不会是从周口店北京人逐步进化而来的呢?或者简单地问,北京人是不是我们的祖先?
魏敦瑞给出的答案是:是的。
1943年,魏敦瑞提出,现代中国人是北京猿人的后代,因为北京人头盖骨有很多与现代东亚人相似的特征,比如平脸、高颧骨和铲形门齿等。三年后,他出版了《猿、巨人和人》一书,把这个思想扩展到全球范围,提出了人类起源的“多中心假说”。
他提出,现在的人类并不都是来自同一个源头,原本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古人类各自独立进化,变成了现在的不同族群。人类的演化具有地域性,可以分成澳大利亚区、蒙古区、非洲区和欧洲区。其中,有一支是“巨人系统”,从远古巨人依次演化为爪哇猿人、梭罗人、瓦贾克人,最后成为澳大利亚原住民,这一支古人类的演化是单向的,与其他地区的古人类演化无关。还有一支是中国猿人,从周口店古人类化石分析,它的头骨显示了一系列蒙古人种早期原始的特征,因此周口店发现的中国猿人应该是蒙古人种的祖先,而现代中国人是属于蒙古人种的。另外,在欧洲发现的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应该是当今欧洲人的祖先;如果非洲出土了古人类化石,他们应该就是非洲人的祖先。
同时魏敦瑞还认为,在古人类的早期演化过程中,会有人种混杂的可能,所以中国猿人的特征,也可能出现在现今其他人种身上。
魏敦瑞的巨人假说早已被证明是错误的。不过他对于周口店北京人的进化猜测—多中心假说,几乎就是现今一部分古人类学家提出并坚持的“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假说的翻版。
受到魏敦瑞学说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美国体质人类学家卡尔顿·库恩在自己的著作《种族的起源》一书中,更加系统地提出了“多地区起源”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现代人可以分为5个种族,分别是高加索人种(欧洲白人)、蒙古人种(黄种人)、澳大利亚人种(大洋洲原住民)、尼格罗人种(非洲黑人)和开普人种(非洲科伊桑人),它们是分别进化而来的,彼此间只有很少的基因交流。由于进化速度并不一样,因此各个种族文明程度有所不同。
当时,在非洲已经出土了非常古老的人类化石,库恩对此的解释是,非洲大陆很可能是人类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