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在北宋当名医 第126节(2 / 2)

子里亦或箱子里,不要打开就可。”

江娘子闻言,就知该如何做了。

而后,许黟就把这锦囊复原,将其归还给江苏玉。

他问江苏玉要了笔墨纸砚,在车厢里席地而坐的持笔写药方。

许黟为江娘子开的是寿胎丸,搭配着圣愈汤一同服用。

这寿胎丸,是以菟丝子、桑寄生、川续断、阿胶四药合成。其中的菟丝子、桑寄生和川续断轧细成粉,阿胶用水融化后,加入到一起和成药丸。

方中的中菟丝子可以滋补肾精;桑寄生和阿胶是养血安脂的中药材,制成药丸具有补肾安胎的作用。[注1]

许黟看江娘子在得知锦囊里有麝香后,脸色变得更差了。

就知这事对她影响颇大。

而另外的圣愈汤,它主治补气补血,心烦不安。药随证变,许黟在药材和药量上都做了加减。

这方子记载于《医宗金鉴》,即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这四种药,再加人参、黄芪,而许黟再加了一味艾叶炭。对于江娘子而言,四物汤它可滋养气血,人参、黄芪是补气固摄,艾叶炭则可止血固胎。[注2]

这寿胎丸和圣愈汤两个药方结合起来,能更好的补肾固胎,益气和血。

许黟把辩证出来的病机和药方都写了出来,接着就交给了江苏玉。

他看江娘子肚子还疼得难受,就问他们,车厢里可有针线。

江娘子不知他要针线有何用,不过车厢里倒是有针线盒的。

她看着杨婆子,让她把针线盒拿出来。

杨婆子这一路来想仗着大太太的气势压人,但这姐弟如今是不顾忌她了。

这少年大夫瞧着有几分手段,且江氏胎像不稳是因为长期戴着锦囊,要不是这人发现锦囊不对,后面不堪设想。

她转过身,在一个箱柜里翻出一个精巧的漆面盒子抱在怀里。

她没有急着给许黟,而是说道:“这是娘子的针线盒,许大夫你要什么就直接和我说,我拿于你。”

许黟深深看她:“我要两根银针,可有?”

杨婆子点头,这银针倒是有的。

普通人家用的针线,其中的绣花针是铁质的偏多,但富贵人家的针线盒精致小巧,用的绣花针多以银质所制。

她打开盒子取出两根细细的银针,递到许黟面前。

许黟接过后,又要了一盏油灯。

这时,江苏玉姐弟俩已经知道他要做什么了。

许黟也是对他们说道:“我先替娘子针灸一番,缓解下症状。”

“多谢许大夫了。”江娘子心存感激。

这里离盐亭县还有数里远,哪怕抵达县城,也要找客栈,去医馆抓药制药煎药。这么长的时间,江娘子想要忍耐实在不易。

尤其是,她已选择让许黟给她看胎,那如今又何必扭扭捏捏呢。

许黟与江娘子说着话,一面把手里的银针用油灯的火消毒。

等银针的温度凉下来,许黟手腕平稳地拿着它,一点点地扎入江娘子手背虎口上肌肉的合谷穴。

扎完数秒,江娘子腹痛便有了缓解,只余一丝断断续续的疼。

没多久许黟就把这针取下来,提醒在旁边看得有些发怔的江苏玉。

“江小官人,时候不早了,还是尽快出发吧。”许黟道。

江苏玉回过神,连忙掏出银钱给到许黟:“多谢许大夫了,这是一点薄金,还望许大夫收下。”

许黟看了一眼江苏玉递过来的银钱,没有假意推辞地收了。

他道:“要是有何问题,可到南街石井巷的许家找我。”

江苏玉抱拳道:“苏玉知晓了。”

许黟没再多言,他撩开帘子下车,回到刘伯的牛车上面。

车里的刘伯和阿旭都很紧张他,但又不敢私自跑去打扰到许黟,这会见到他回来,都是松开了一口气。

“许大夫,你是跑去给人家看病了?”刘伯有些高兴地问他。

许黟点头,没有说他是为谁看病。

这马车里的年轻女子,一看就是身份不低的贵妇,这时下的贵妇开始学起了讲究,出门在外都不会轻易的以脸示人,更何况是与一个陌生男子如此亲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