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三十五章 风暴(1 / 2)

&esp;&esp;早朝,太极殿。

&esp;&esp;早朝刚开始的时候,一如往常那么平静。就在早朝快要散朝的时候,御史赵万年突然站了出来。

&esp;&esp;他大声说道:“皇上,臣有本奏。”

&esp;&esp;今天上午,李世民已经安排好,要接见河南道监察使。他心不在焉地说道:“你有什么事儿说吧?”

&esp;&esp;赵万年脸上阴晴不定,看上去有些祛懦。沉默了片刻后,他终于鼓起勇气说道:“臣弹劾废太子李承乾,擅自离开流放地,触犯了国家法律,应予追究。”

&esp;&esp;大臣们都知道这件事是李世民的逆鳞,虽然这些天闹得沸沸扬扬的,但是没有人想到在这件事上做文章。不仅完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还会把李世民往死里得罪。

&esp;&esp;大家都不知道,这个赵万年,为什么会发疯?

&esp;&esp;果然,李世民板起脸来呵斥道:“你一个堂堂的御史,整天不务正业,弹劾一个庶民干什么?真是吃饱了撑的。”

&esp;&esp;赵万年不卑不亢的说道:“废太子李承乾,现在已经是戴罪之人,他无权擅自离开流放地,前来长安城。

&esp;&esp;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庶人了,他没有胆量也没有这个能力,来到长安城。

&esp;&esp;臣想问问,是谁在背后支持在背后帮助他的?这是知法犯法,明知故犯。臣请求对这件事情进行严查。”

&esp;&esp;这下,大臣们都更加吃惊了。原来的赵万年的矛头是直指太子殿下的。大家都已经听说了,是太子殿下安排的这件事。

&esp;&esp;对于赵万年的胆大妄为,李世民尽管生气,可是人家赵万年有理,李世民还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他愣了一下,说道:“这样吧,你先把奏章留下,朕研究一下再说。先散了吧。”

&esp;&esp;李世民打算先搁置它,不予理睬,让此事不了了之。

&esp;&esp;谁也没有料到,赵万年只是开了个头,接下来,突然冒出了很多人弹劾这件事。几天之内,弹劾的奏章,竟然多达232份。

&esp;&esp;这还不算,教育改革前文学院的那些学子们,也联名上书,要追究此事。

&esp;&esp;现在的唐朝,一切都欣欣向荣,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么一股逆流呢?

&esp;&esp;原来,世界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以李世民、李愔和魏征等人倡导的社会改革,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欢迎。但是,也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

&esp;&esp;这些守旧势力,就是以门阀氏族为代表的旧的利益集团。

&esp;&esp;朝廷发展工商业、加强土地管理、推广基础教育,等等这一切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唐朝的社会的进步发展。

&esp;&esp;但是,这一切措施,却直接打击了,以门阀氏族为代表的旧的利益集团。

&esp;&esp;朝廷加强土地管理,限制了他们兼并土地。发展工商业,打破了他们原来对商业的垄断。普及基础文化教育,改变了原来的由他们掌控的社会教育模式。就连科举制度都改变了,堵死了他们直接做官的通道,也失去了他们影响朝政的根基。

&esp;&esp;他们早就憋着一股劲儿,想恢复他们昔日的辉煌。

&esp;&esp;赵万年的的弹劾给他们开了一个头,于是他们就群起相应。

&esp;&esp;他们把矛头指向太子,并不是要打倒太子。而是借题发挥,想通过向朝廷施加压力,迫使朝廷对他们让步。

&esp;&esp;赵万年为什么要弹劾太子李愔呢?

&esp;&esp;原来,赵万年的弟弟赵同年,寒窗苦读12载,连续多年考试名落孙山。他在家境同样不富裕的哥哥赵万年的帮助下,继续苦读,自己觉得由进不了。想着科举考试中夺取个功名。

&esp;&esp;不料,在太子李愔的推动下,取消了科举考试,不仅如此,教育制度改革后,自然科学占了较大的比重,而赵同年对于自然科学就是文盲。他所有的美梦都失去了,于是他想不开,就疯了。

&esp;&esp;赵万年一肚子不满。他原本是李恪的死党,李恪竞争太子失败,其实是长孙无忌和李泰做的手脚。不过他跟着李恪受到了牵连,被降级使用,罚俸1年。李恪被提升为亲王了,他的处境没有丝毫改变。

&esp;&esp;他这次的目标还真不是太子李愔,而是整个李氏王朝。对于李恪、李泰恢复爵位,他觉得不公平:凭什么李氏子孙犯错就没事,他就要受到这样的对待。于是,他就想着发泄一下。

&esp;&esp;结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