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4节(1 / 4)

&esp;&esp;娄晓娥来了兴趣,说道:“守良,快讲讲,这三不沾还有什么典故吗?”

&esp;&esp;傻柱也不甚清楚,看着两人感兴趣的眼神,李守良也没推辞。

&esp;&esp;道:“传说清光绪年间,在皇宫有一位深得慈禧太后赏识的御厨,但此人野心很大,一心想做官。有一天他给慈禧准备了一桌菜,每道菜的菜名都表明了他想当官出宫,慈禧太后明白了他的想法,一心想要举荐他,就让他做了一道拿手好菜,命人送给皇上,皇上品尝过后并未觉得好吃。

&esp;&esp;这时皇上身边的一个小太监说民间有一个神厨,菜做得非常好,皇上听后,便出宫去品尝,品尝后觉得手艺果然名不虚传。回宫后就举荐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本身就偏爱美食,听说民间有这样的神厨不太相信,难道深宫的御厨竟然不如一个民间的厨子,便让人招他进宫,和御厨一比高低。

&esp;&esp;厨子进宫后和御厨比赛,几道菜过后两人不分高低,慈禧心生一计说:‘我想吃,看着焦黄,入口爽滑;不用嚼就能咽的食物。’这下可难坏了御厨。

&esp;&esp;民间神厨灵机一动,回到厨房拿来鸡蛋,取出蛋黄再加上绿豆粉和糖用油在锅里煸炒,半个时辰后将这道菜端到慈禧太后面前,慈禧太后看着金黄色的面饼,喜出望外,正是她想象中的美食。

&esp;&esp;品尝后,顿时感觉香甜可口、柔韧爽滑,真是不用嚼就可以下咽的美味。慈禧大悦,便问这道菜的名字,厨子便说这是我们家乡的一道菜,因它‘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所以取名叫‘三不粘’。”

&esp;&esp;娄晓娥这时问道:“那这菜是怎么流传出来的呢?”

&esp;&esp;李守良笑道:“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清末广和居有位姓牟的厨师结识了一位清宫御膳房里的厨师,学到制作此菜技艺并稍加改进,成为广和居名菜。广和居倒闭后,牟师傅又将此菜带到同和居了。只不过现在想在同和居吃饭是很难了。可能这是你没尝过的原因吧。”

&esp;&esp;傻柱这才说道:“你一说我想起来了,我以前是有幸尝过一位姓宋的鲁菜师傅的厨艺,这三不沾好像是他的拿手绝活之一。”

&esp;&esp;娄晓娥听得是津津有味,食物本身是用来饱腹的,但是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及丰富的底蕴,让人喜爱不已。

&esp;&esp;李守良笑道:“这故事也讲完了,这饭啊,再不吃也该凉了,咱俩就走吧,让晓娥姐好好吃饭。这大茂哥出差了,你明天怎么吃饭?明天可没人帮你做了。”

&esp;&esp;娄晓娥有点不好意思道:“明天我一早就回我爸妈家。”

&esp;&esp;傻柱哈哈一笑。李守良拐了他一下子,最后笑这一下子,这顿饭的情份可能就白干了。

&esp;&esp;李守良笑道:“走吧。”又扭头道:“走了啊。”

&esp;&esp; 你是真该死啊

&esp;&esp;正当二大爷沉思的时候,他的心里是做了相当一番斗争的。毕竟李守良去许大茂家这事儿,他见过一次了。并不新鲜。

&esp;&esp;但是傻柱去许大茂家,就不大好了。毕竟傻柱是许大茂的死对头。一边是‘小组长’、一边是和老易李守良傻柱对上。二大爷显得很是纠结。

&esp;&esp;这二大爷一沉思,二大妈不说话,两个孩子更不敢说话。不过这时却有人帮他做决定了。

&esp;&esp;一直找了个地方歇着,根本就没走的许大茂。在等了足足一个下午之后,终于等不急了。

&esp;&esp;不过他这个等不急也是有时间掐算的。一是已经过了他和娄晓娥吃完饭的时间。二是这真要有事,他也能早点回去,说句不好听的,真要是‘捉奸在床’,也最好别真给自己带了绿帽子。‘浅尝辄止’或者‘适可而止’是最重要的。

&esp;&esp;就这样,许大茂快步的回到了院子里。

&esp;&esp;一进院,就被三大爷发现了。三大爷其实是吃完饭有一会儿了,正准备再等一下就锁门上床。

&esp;&esp;结果等到了许大茂。说实在的,看着许大茂拿着黑包就进来了。他是有些惊喜的。

&esp;&esp;毕竟他老伴已经告诉他了,许大茂答应了‘山货’。但是他不满意的是,这老伴跟了自己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是没有领悟他的这套‘绝招’。

&esp;&esp;结果现在让许大茂轻轻松松的就把她给绕过去了。还得等他亲自出马。

&esp;&esp;故此,看到许大茂这么晚了,还回来。先是把那许大茂今天出差的事忘得一干二净。随后就是一股‘贪念’涌上心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